本報通訊員 樊 楠 張禮仕
一紙訴狀牽出租賃迷局,百里奔波換來公正落地。在王某訴某勞務公司租賃合同糾紛一案中,鎮(zhèn)安縣人民法院法官以“如我在訴”的共情之心,打破證據(jù)匱乏的僵局,跨越多地探尋案件真相,最終讓拖欠兩年多的租賃款順利清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基層司法的溫度與力量。
案情伊始
2025年7月,王某懷著焦急的心情走進鎮(zhèn)安縣人民法院,將某勞務公司訴至法庭。他訴稱,2022年3月起,該勞務公司因銅川市某村煤七線土方回填工程需要,租賃了其所有的鏟車、挖機從事土方作業(yè)。工程完工后,經(jīng)核算租賃費用共計19.23萬元,可被告僅支付了部分款項,剩余6萬元遲遲未能結清。多次催要無果后,王某只能寄希望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然而,案件在送達階段便出現(xiàn)了第一個“攔路虎”。法官在核查被告信息時發(fā)現(xiàn),某勞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并非王某口中的夏某,而是夏某之兄。這一關鍵信息的偏差,讓案件的被告主體陷入疑云。法官當即將這一情況告知王某,王某當即申請追加夏某為共同被告,希望能明確責任主體,拿回拖欠的租賃款。
庭審交鋒
開庭審理當天,法庭內(nèi)的氣氛格外緊張。夏某及某勞務公司均當庭否認與案件有關聯(lián),他們辯稱,王某提供的機械租賃服務實際是為閻良工務段富平橋隧車間的煤七線土方回填工程服務,該項目的承包方是陜西某建設公司,夏某及某勞務公司僅是在該項目務工的主體,并非租賃關系的相對方。更關鍵的是,王某未能提供書面的租賃合同和結算單,僅有的證據(jù)只是與夏某的聊天記錄,無法直接證明租賃關系的存在。
為了進一步查清事實,法官當庭聯(lián)系了陜西某建設公司,可該公司同樣表示此事與其無關,拒絕承擔支付責任。一時間,原告證據(jù)不足,被告各方相互推諉,案件似乎陷入了“死胡同”。如果僅依據(jù)現(xiàn)有證據(jù)判決,王某很可能因舉證不能而承擔不利后果,半年的辛苦勞作將付諸東流。
百里奔波
“不能讓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因為證據(jù)不足而受損,必須找到案件的關鍵突破口。”帶著這樣的信念,法官決定跳出卷宗,前往實地探尋真相。接下來的幾天里,法官開啟了跨越百里的調(diào)查之路。
第一站,法官驅(qū)車100多公里前往位于銅川市某村的工程現(xiàn)場。站在早已完工的土方回填工地前,法官仔細察看了現(xiàn)場環(huán)境,并向周邊村民逐一詢問當時的工程承包情況。村民的回憶雖然零散,但都提到了“有個姓夏的帶人在這干活”“有一個什么建設公司承包的”“我們村的王某有幾輛鏟車和挖機在公司干活”等關鍵信息,為案件調(diào)查提供了初步線索。
隨后,法官馬不停蹄趕到富平縣,直奔閻良工務段富平橋隧車間,希望能調(diào)取該工程的承包資料。然而,車間負責人告知,當年參與工程發(fā)包的負責人已調(diào)離,相關資料一時難以查找。面對這一情況,法官沒有氣餒,通過車間同事、人事資料等多方打聽,終于獲取了調(diào)離負責人的聯(lián)系方式。為了盡快拿到關鍵證據(jù),法官再次驅(qū)車100多公里,趕赴韓城橋隧車間見到了這位負責人。
在法官的耐心溝通下,負責人回憶起當年的情況:該項目確實由陜西某建設公司承包,夏某及某勞務公司是從陜西某建設公司手上分包了部分勞務工作,且發(fā)包方已向陜西某建設公司支付了全部工程款,王某也確實在項目上提供了鏟車、挖機服務,只是具體是誰聘請的王某,當時并未留意。
峰回路轉(zhuǎn)
有了負責人的證言,案件的事實脈絡逐漸清晰。在該負責人的幫助下,法官成功聯(lián)系上了陜西某建設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面對法官出示的調(diào)查證據(jù)和耐心釋法,該法人終于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即表示愿意配合解決此事,并主動與夏某及某勞務公司進行商議。
經(jīng)過一番溝通協(xié)調(diào),夏某最終承認了租賃王某機械的事實。他主動電話聯(lián)系法官,承諾由其個人付清拖欠王某的6萬元租賃費用。令人欣慰的是,在承諾作出后的幾個小時內(nèi),夏某便將全部款項支付給了王某。收到欠款的王某激動不已,當即通過微信向法官轉(zhuǎn)賬500元以表心意,法官退還了轉(zhuǎn)賬,并婉言謝絕道:“這是我們的工作,應該的,不用這么客氣。”王某在電話中仍難掩感激:“太感謝你們了!沒想到這么難的事,你們真的幫我解決了!”
這起看似普通的租賃合同糾紛,背后是法官跨越數(shù)百公里的奔波與堅守。從法庭上的證據(jù)博弈,到工地上的實地走訪,再到多方協(xié)調(diào)的耐心溝通,法官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如我在訴”的司法理念。案件的順利執(zhí)結,不僅為王某挽回了經(jīng)濟損失,更讓當事人感受到了司法的公正與溫度。在基層司法的道路上,正是這樣一次次為群眾排憂解難的實踐,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亮了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