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②③④⑤分別為第二屆全國文物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泥瓦作文物修復師、陶瓷文物修復師、金屬文物修復師、木作文物修復師、紙張書畫文物修復師賽項修復的文物和作品。
以上圖片均為國家文物局提供
"> 圖為第二屆全國文物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戶外比賽項目現(xiàn)場。
以上圖片均為國家文物局提供
或勘探或發(fā)掘,或雕鑿或修補,經(jīng)由他們的勞動,文物得以“祛病延年”、光彩煥新,文化遺跡得以重見天日——這樣一群人,就是文物修復師。
近日,第二屆全國文物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舉行。作為文物行業(yè)規(guī)格最高、項目最多、影響最廣的職業(yè)技能賽事,比拼的是絕活兒,傳承的是技藝,守護的是匠心。本版走近這群“文物良醫(yī)”,講述他們的故事。
——編 者
與時間的賽跑永無止境
楊雪梅
銅車馬、蓮花方鶴、韓休墓壁畫、《五牛圖》……這些與我們擦肩而過便難以忘懷、代表一個時代的文化珍寶,哪一個背后沒有獨特的修復故事?經(jīng)過一代代修復師的接續(xù)傳承、全力以赴、匠心神工之后,一段段精彩的歷史、一頁頁千年的畫卷、一個個生動的場景,才從歷史深處浮現(xiàn),將斷裂的敘事拼綴得環(huán)環(huán)相扣。
在陜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修復團隊以“十年磨一劍”的匠心,將兵馬俑殘片逐一比對、定位、粘結,讓沉睡千年的“帝國衛(wèi)士”重煥威嚴。我曾采訪考古學家王亞蓉,聽她講述妙手復織中國錦繡的繁冗細節(jié)。我曾觀察故宮的畫醫(yī),看他們如何將畫心背后露出的成百上千的補條揭一半拼一半。在景德鎮(zhèn)的御窯博物館,我們眼見著,那些明清時因為小小的瑕疵便被打碎掩埋的成噸瓷片,被修復成精品……沒有人比修復師更有機會與古人對話了。他們從未被那些“傷痕累累”的文物難倒——無論是被燒成炭化狀的簡牘,還是變形、缺損的青銅器。在他們眼里,每一處殘缺就是一個待解的謎,每一次凝視都是解讀前人留給今天的書信,是進入某段歷史的鑰匙……
多么幸運,我們不僅擁有頂尖的大國工匠,還有越來越寬闊的塔基。全國文物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是各路高手切磋技藝的平臺,更是檢閱行業(yè)人才梯隊、促進“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廣闊舞臺。數(shù)據(jù)顯示,293名參賽選手平均年齡40.5歲,最年輕的參賽者僅19歲,本科以上學歷占比高達53.58%,生動演繹了“行行皆可出彩”、技能亦可報國。
中國古代工匠秉承“天時、地氣、材美、工巧”的和諧造物思想,制作出一件件獨具東方特質的器物,只有本著敬畏的心,才能讓每個修復痕跡,都成為疊加的文明代碼。如果說過去修復器物,主要看能否做到修舊如舊,那么現(xiàn)在的文物保護修復,則更看重基于文物價值的整體性保護。
可以看到,現(xiàn)代科技的全面介入,加快了文物保護工藝技術的揚棄創(chuàng)新的進程。文物保護修復,正由經(jīng)驗走向科學。在傳統(tǒng)的修復基礎上,越來越多的修復可以通過計算機來模擬校形,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一些極重要的文物修復環(huán)節(jié),還是要靠有經(jīng)驗的修復師來完成。古法用得好,最能出彩。同樣,“擇一事終一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又何嘗不是快速發(fā)展的社會中最令人敬重的品行?
文物修復師與時間的賽跑永無止境,而文明的星火也將照亮歲月的長河。
真喜歡,就不覺得苦
周飛亞
在平均年齡近50歲的泥瓦作文物修復師項目參賽者中,24歲的伊文龍格外惹眼。
臉上雖透著稚嫩,手上動作卻行云流水,熟練度不輸老師傅。再看他的作品,嘿!墻體“站”得筆直,墻面光滑細膩,磚縫齊齊整整,花瓣狀的異型磚邊緣,舒展出圓潤優(yōu)美的弧線……
路過的監(jiān)考人員、志愿者、觀摩者們,都忍不住多看兩眼。
“我出生在工匠世家,打小就開始玩泥瓦了,18歲就正式入了行。”提起自己的手藝,伊文龍頗有幾分自豪。
從記事開始,伊文龍就經(jīng)常跟著長輩們體驗,對泥瓦作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吹枚嗔耍切┕ば?、技巧慢慢入了心,他就試著上手,學得有模有樣。
印象最深的是那年,北京潭柘寺的一座四合院正在修繕,看到工人砌墻,好奇的伊文龍忍不住動手模仿?;顑焊傻貌毁?,老師傅嘖嘖稱贊,下一句卻“警告”他:“小小年紀,可別接觸這個,遭罪!”
這樣的話,伊文龍從小到大聽過無數(shù)次。
誰都知道,泥瓦工是個苦差事。在各項文物修復技藝里,屬泥瓦作的“臟活兒”“累活兒”最多。伊文龍深有體會。
工地常常塵土飛揚,走一圈就沾滿身的灰。有時工地在野外,只能住帳篷,大風常常掀掉了帳篷頂,趕上大雨,帳篷里可能會積水,甚至把鞋子沖跑。最難受的是夏日三伏,上屋頂弄瓦,屋頂溫度能達到50攝氏度,穿著鞋都覺得燙腳。
上大學時,每逢暑假,伊文龍都會去工地“練手”,而且總會拉上關系好的同學一起干,希望他們也能對泥瓦作產(chǎn)生興趣??上У氖?,小伙伴們都沒能堅持下去。唯有伊文龍不以為苦。
“我父親很看重手藝的傳承。我聽過不少老師傅說,以后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干這行。但我父親從來沒說過這種話,他只是說,要干就得干好!”
修繕過老北京四合院,營建過廣東影視城仿古建筑,也修繕過長城和十三陵……入行幾年,伊文龍在實踐中快速成長,一路走到全國文物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這樣的最高平臺,成為泥瓦作修復師項目最年輕的選手,也是唯一一名00后。
為了這場“大考”,他鉚足了勁。泥瓦作的比賽不讓帶電動工具,這是考驗,也是提醒選手:在工具創(chuàng)新之后,也不能丟掉老手藝。伊文龍不僅勤加練習,還仿照木作的鋸子,自制了一把“磚鋸”。在北京參加初賽時,裁判長李永旺發(fā)現(xiàn)了這一利器,贊不絕口,還專門向國家級官式古建筑技藝傳承人、故宮博物院古建修繕中心主任李永革舉薦,準備大力推廣。
也是這段插曲,成就了李永旺和伊文龍的師徒之緣。
“決賽,我給自己‘加戲’了?!币廖凝埿χf。比賽要求選手們建造一段墀頭墻,“比賽給了16個小時,時間很緊張?!睘榱巳〉煤贸煽儯€主動增加難度,把活兒干得更細??恐@股子勁兒,年紀輕輕的他摘得了該項目的全國冠軍。
這些年經(jīng)歷過那么多工地,伊文龍發(fā)現(xiàn),像自己一樣的年輕人很少?!?00多人的工地,30多歲的都少見,基本都得四五十歲了?!痹趺床拍芨玫貍鞒屑妓嚕砍吮M量改善工作條件、提高待遇,還有就是提高手藝人的社會地位,激發(fā)榮譽感。因此,能夠站在國家級比賽的現(xiàn)場展現(xiàn)風采,他感覺自己“責任重大”。
他期待著,看到越來越多年輕的同路人。
唯有堅持方能抵達遠方
宋豪新
7月的四川瀘州,高溫悶熱。西南醫(yī)科大學稻香苑是第二屆全國文物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金屬文物修復師項目的比賽現(xiàn)場。一張張工作臺依次排開,整個會場格外安靜,只聽見噴水壺、刷子等工具發(fā)出的細微聲響。
案臺前,來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修復師任俊鋒仔細盯著一件通體銹蝕、礦化嚴重的漢代青銅鈁,仔細觀察。思量一番,任俊鋒拿起工具,開始對文物表面進行處理。
“青銅器上的銹并不需要完全去除。無害銹如氧化銅、氧化亞銅等,對青銅器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而有害銹如氯化亞銅等則會加速腐蝕,如果不做好清理,就會像‘癌細胞’一樣擴散?!睉{借多年經(jīng)驗,任俊鋒準確分析判斷手中這件受損文物銹蝕的性質。
清理病害、整形、拼接、焊接……一件件工具在任俊鋒手里得心應手,一道道工序快而不亂,有條不紊。
“時間到!”選手依次離場,裁判組進入緊張的評選環(huán)節(jié)。
“我對這種器物還算比較熟悉,修復難度偏中等,關鍵還是時間太緊,但這就是競賽?!睌[放好修復的漢代青銅鈁,走出會場的任俊鋒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從事文物修復工作15年,參與修復的文物上千件。從出現(xiàn)在央視春晚上的“三星堆青銅大面具”到備受觀眾喜愛的青銅扭頭跪坐人像,這些在歷史長河里受損的文物,在任俊鋒的巧手下得以重現(xiàn)神韻?!懊恳淮涡迯?,都是創(chuàng)造奇跡的過程;每一次修復的痕跡,都是寫給古人的書信?!?/p>
2010年,任俊鋒師從著名青銅器修復專家楊曉鄔,正式開啟文物修復生涯。2013年,四川蘆山發(fā)生7.0級地震,他冒著余震協(xié)助搶救清點雅安館藏文物,避免了文物的二次損毀。2020年,三星堆祭祀坑考古發(fā)掘重啟,一件件器物的殘片、一根根早已糟朽的象牙被小心翼翼提取出土后,都急需盡快得到有效保護。任俊鋒深度參與探索并應用“高分子繃帶固形保護兜底翻轉技術”,為近700段象牙的成功提取作出關鍵貢獻。
今年5月,四川省文物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舉行,為期4天的比賽里,任俊鋒展示出扎實的應變能力與高超的技藝精度,以金屬文物修復師項目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全國總決賽。
“這個大型移動式戶外推車和大工具箱都是我修復文物的‘寶貝’。雖然是比賽,但比名次更重要的是讓每件經(jīng)手的文物獲得應有的尊重。”比賽中,任俊鋒在15個小時里完成了漢代青銅鈁的修復方案制定、實際修復及檔案記錄,憑借自己多年打磨出的精湛技藝一舉奪魁。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榮譽,也是對我15年從業(yè)生涯的肯定?!比慰′h說,自己依然是一名學徒,要一如既往保持初心,不斷積攢經(jīng)驗、增強動手能力,還要學習新知識?!岸喽稽c總不是壞事,遇到問題,解決的方法就越多。”
文物修復師的技藝是老一輩傾囊相授傳承下來的。近年來,國家對文物保護人才的培養(yǎng)越來越重視,也使得這份職業(yè)得到了更多尊重,任俊鋒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能加入這個領域。“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唯有堅持方能抵達遠方?!比慰′h說。
“土中找土”,別樣浪漫
聞 白
7月4日,5時,四川瀘州合江縣黃氏壩的考古探掘賽場就迎來了這群自嘲為“土中找土”的“挖土人”。6時20分,比賽開始。一大早,太陽就明晃晃,當選手們手持洛陽鏟取出第一鏟泥土時,已汗流浹背。
作為全國文物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唯一的戶外比賽項目,這樣火熱潮濕的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到比賽結束。從45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獲得第一名的李蕾說,這就是田野考古的常態(tài),“一年四季在田野,最苦的是夏天?!?9歲的他已有18年的田野考古經(jīng)歷。
黃氏壩是川渝宋元山城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遺址至今仍保留城墻壁等歷史遺跡。“最大的困難肯定是對于地層情況的不熟悉??脊殴ぷ魇紫纫私獾貙雨P系。瀘州以黏土為主,黏性強、硬度大、濕度高,需要特定技巧才能進行有效發(fā)掘,僅靠蠻力是行不通的?!?/p>
地下遺跡的具體情況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未知的,可能會遇到不同類型的遺跡,但考古工作者僅能通過3個探孔來推測探方內的遺跡分布,所以布孔的位置和方式至關重要?!翱碧竭^程中,我們首先需要辨認打上來的土層,判斷其中是否包含遺物,根據(jù)這些包含物來判斷是什么樣的文化層?!崩罾僬f。
比賽現(xiàn)場,選手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記錄整理資料?!拔覀兤綍r就需要填寫各種表格,記錄采集的遺物,尤其是要寫工作日記。在正式的考古勘探完成后,我們通常需要提交完整的勘探報告。比賽相當于要提交一份小型的勘探報告?!崩罾僬f。
勘探、記錄、辨別、測量和繪圖等,李蕾在短時間內都獨立完成。在探方的發(fā)掘階段,由于需要搬運土壤,工作量較大,大賽為每位選手配備了兩名民工師傅?!芭c他們的溝通和配合尤為重要。我會主動進行示范,確保他們完全理解任務要求后再開始工作?!崩罾僬f。
在探方中,選手們首先要把表面處理干凈,判斷上一層地層是否已經(jīng)發(fā)掘完畢,同時結合下一層的平面,判斷發(fā)掘的進度和位置。遺跡會通過土質和土色的不同表現(xiàn)出來,需要選手仔細辨別。雖然大家技能上差別不大,但在細節(jié)處理上還是能看出經(jīng)驗的差異。李蕾最忙的是整理采集物。李蕾感慨:“我們在第二層底部發(fā)現(xiàn)了大量木炭,全部收集起來,裝了一大袋子。這是用于斷代的重要出土物。較小的獸骨會被忽略,我讓師傅們將土塊搗碎后仔細檢查,確保所有重要遺物都被完整采集和記錄?!?/p>
在他的考古日記里,遺址示意圖、探方示意圖、每一層的平面圖、不同的遺物,都標注得清晰完整。但考古是“遺憾的藝術”,“無論使用什么工具,一旦碰到文物就可能造成損壞。”探方里有幾個瓷器,第一個瓷器刮出來時看似完整,但實際上是殘片,不過尚可復原。李蕾以為沒有其他文物了,便讓師傅繼續(xù)往下刨。沒想到連續(xù)3次下去都碰到了文物?!拔以谟涗浿腥鐚嵦岬搅诉@些發(fā)掘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币苍S就是這種盡量保持客觀的態(tài)度,贏得了裁判的贊許。
李蕾在河北省的選拔賽時就表現(xiàn)優(yōu)秀,獲得了第一名。這與他長期在田野工作有關。他跟隨河北省考古所的雷建紅,一直在雄安新區(qū)的南陽遺址做聚落考古。南陽遺址是雄安新區(qū)境內面積最大、文化內涵豐富的一處遺址,之前在青銅器上發(fā)現(xiàn)有“西宮”“左征”“右征尹”等銘文,專家認為這里應該會有更重要的城址發(fā)現(xiàn)。
“有時候我們在歷史文獻中查到某個地方,資料寫得很明確,結果實際考古出來卻不盡如人意。但有時又會偶然發(fā)現(xiàn)一些重要的東西,帶來驚喜。這正是考古最有意思的地方。”“土中找土”,在李蕾眼里充滿了別樣浪漫,“我一直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有辜負自己的熱愛?!?/p>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9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