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黄色片,精品国产日韩欧美,久久av网,99热最新网址,亚洲精品少妇被粗大猛进,免费一淫片6级,国产色午夜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 | 一生只做一件事 我為祖國守邊防

2024-06-29 09:39:34

來源:法治日報

全媒體記者 張紅兵 見習記者 哈建偉

6月26日,“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來到阿爾山口岸。阿爾山市第一小學小學生朗誦的詩詞聲,回蕩在巍巍大興安嶺,響徹阿爾山口岸?!白鎳谖倚闹小?,國門前巨石上刻著的這幾個大字,在藍天白云下,熠熠生輝。

位于中蒙邊境的阿爾山口岸,是我國對蒙古國開放的5個國際口岸之一。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qū)興安盟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警民合力強邊固防,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wěn)定屏障。

今年68歲的于長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邊民,20年前他就把家搬到了白狼鎮(zhèn),從事農業(yè)種植工作。自從加入護邊員隊伍以來,每天都盡職盡責地在邊境線上巡護。

“守好邊境一線,我們的家就安全了,晚上睡覺都踏實!”于長深感慨地說道。

67歲的護邊員王玉發(fā)作為天池鎮(zhèn)守邊紅色堡壘戶,巡邊守邊20余年,風雨無阻為邊境地區(qū)安全穩(wěn)定“站崗放哨”。多年的護邊經驗,讓他對邊境管段地段、通道了如指掌。

為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近年來,阿爾山警民還聯(lián)手成立“雪城義警”治安聯(lián)防協(xié)會,1035名群眾發(fā)揮人熟地熟情況熟優(yōu)勢,以護邊、戍邊、強邊為己任,同心守邊疆、合力固邊防。

目前,協(xié)會登記在冊的義警隊員已達695名,共開展巡防、檢查、化解矛盾糾紛等各類活動7000余次,累計協(xié)助派出所查破案件300余起、化解糾紛1800起,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50多萬元?!熬焖{”“義警紅”成為阿爾山邊防線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一生只做一件事,我為祖國守邊防?!卑柹匠鋈刖尺叿罊z查站辦公室副主任趙洪波深情地說道:“與界碑為伴、與國門為伍,在日夜堅守的工作中,我們感到非常自豪!”

  • 相關閱讀
  • 東西問|張長亮:中國跨海通道工程何以取得跨越式突破?

      中新社廣州6月30日電 題:中國跨海通道工程何以取得跨越式突破?  ——專訪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張長亮  中新社記者 蔡敏婕  經過逾7年的建設,深中通道這...

    時間:06-30
  • 東西問|張良仁:中國考古學家為什么去海外考古?

      中新社南京6月30日電 題:中國考古學家為什么去海外考古?  ——專訪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張良仁  中新社記者 鐘升 朱曉穎  近年來,與相關國家和...

    時間:06-30
  • 明天起,這些新規(guī)將影響你我生活→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7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guī)定,經營者不得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同一商品或者服務在同等交易條件下設置不同的價格或者收費標準。經營者采取自動展期、自動續(xù)費等方式...

    時間:06-30
  • 東西問·中國石窟|王大方:阿爾寨石窟為何有“草原敦煌”之稱?

      中新社呼和浩特6月30日電 題:阿爾寨石窟為何有“草原敦煌”之稱?  ——專訪內蒙古文物學會副會長王大方  中新社記者 李愛平  坐落在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阿爾巴斯蘇木的阿爾寨石窟,是一座集寺...

    時間:06-30
  • 東西問|胡芳:怎樣看待草原王國吐谷渾的歷史作用?

      中新社西寧6月30日電 題:怎樣看待草原王國吐谷渾的歷史作用?  ——專訪青海省社會科學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員胡芳  中新社記者 潘雨潔  近年來,隨著青海海西地區(qū)吐蕃時期墓葬、甘肅武威唐代吐谷(yu)渾王族...

    時間:06-30
  • 評論:提升大陸旅行至“橙色警戒” 臺當局罔顧民意難達目的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提升大陸旅行至“橙色警戒” 臺當局罔顧民意難達目的  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  臺當局陸委會近日宣布提升臺灣民眾赴大陸及香港、澳門旅游警示至“橙色”燈號,代表“避免非必要旅行”,...

    時間:06-30
  • 新時代中國—東南亞國際大通道建設創(chuàng)新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舉行

      中新網北京6月30日電 (記者 張素)記者從浙江工業(yè)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獲悉,6月29日,“新時代中國—東南亞國際大通道建設創(chuàng)新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浙江工業(yè)大學區(qū)域國別研究2024年年會”在杭州舉行,多位國際問題學者...

    時間:06-30
  • 海拔5374米!父子兩代守護雪域高原的“天眼”

      今年是“甘巴拉英雄雷達站”  授稱30周年  “甘巴拉英雄雷達站”組建于1965年10月,陣地在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雷達站?! 「拾屠媳埛鰢c兒子龍兵  再上海拔5374米的雷達...

    時間:06-30
  • 凡人微光|“對文化遺產的敬畏和熱愛,始終推著我朝前走”

    顧風,曾擔任大運河聯(lián)合申遺辦主任,親歷了大運河成功申遺的整個過程。他致力于大運河的申遺和保護,一方面出于歷史責任,另一方面來自他對運河與生俱來的感情。他說,對文化遺產的敬畏和熱愛,始終推著他“朝前走”...

    時間:06-30
  • 老師,原來人生不只沙漠,還有曠野!

    視頻簡介:“老師,你去過北京嗎?”“沙漠的盡頭是什么呢?”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的新疆且末縣,沙漠狂風肆虐、交通信息閉塞,流鼻血、嘴唇干裂是這里的家常便飯。然而20年來,仍然有一批批青年奔赴這片荒涼的土地...

    時間:06-30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