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的崛起,美國應該如何應對?有美國媒體發(fā)表專家的分析文章稱,美國不能一味反對中國或其它國家提出的處理地區(qū)問題的倡議,而是應該跟上中國的步伐,并鼓勵所有國家參與解決21世紀的諸多挑戰(zhàn)。
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站12月2日刊登美國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太平洋論壇負責人Ralph A. Cossa及該論壇執(zhí)行主任Brad Glosserman的文章說,上個月,習近平利用中國主辦北京APEC會議之機,將中國這個亞洲新型大國展現在全世界面前,宣傳新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并呼吁各方就亞太自貿協定(FTAAP)達成一致。亞太自貿協定的設想最初是由美國提出。某位在亞洲工作的美國官員指著當天報紙的兩個頭版表示:“美國在亞洲快要完蛋了?!币粋€頭版上寫著中韓貿易談判取得積極進展,另一頭版則寫著美國竭力反對亞投行成立并阻止中國推動FTAAP進程。
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的亞洲之行與中國的外交相比,差距非常明顯。中國被日益視為一個微妙而強硬的地區(qū)參與者,對地區(qū)需求和自己的需求做出回應。而美國則處于守勢,努力阻礙任何新舉措的提出,而且似乎難以跟上中國的步伐。與此同時,那些認定美國的再平衡戰(zhàn)略旨在遏制中國的分析人士,會認為美國所做的這些破壞性行為印證了他們的猜測。
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一樣,中國這次也傾盡全力為APEC會議做了準備。國家上下都投入到迎接APEC的精心準備中。習近平甚至暫時彌合了與日本之間的分歧,答應接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中美兩國領導人還簽署了一系列協議,旨在為習近平所提出的“新型大國關系”的構想注入新活力。兩國領導人還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達成了歷史性共識。與奧巴馬不同的是,習近平被認為有能力兌現其減排承諾。當美國國會開始否決并嚴責該協議時,奧巴馬幾乎不敢反駁。這更強化了奧巴馬總統(tǒng)和美國正走下坡路的形象。
但APEC會議和亞投行只是部分體現了中國的實力和慷慨。習近平提出了一個又一個倡議,比如在今年亞信峰會上提出的“亞洲人的亞洲”安全觀、“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金磚國家新開發(fā)銀行以及與韓國及澳大利亞簽署的自貿協定。而且這些都不是空頭支票。中國已承諾為亞投行注入一半的注冊資金,向金磚國家新開發(fā)銀行提供至少20%的資金,對印度投資200億美元,還出資400億美元成立海上絲綢之路基金。
而此時,美國卻處于守勢。在APEC會議召開之前,媒體紛紛報道美國政府在幕后破壞亞投行的成立,迫使其盟友及伙伴國拒絕加入該行。美國據稱還阻礙中國推動FTAAP進程的努力。無論正確與否,這些都表明,美國政府只在阻礙進步,而非塑造未來。
這一切都表明,美國的政治體制僵化腐朽,深受中期選舉結果打擊的現任美國總統(tǒng)已是一位“跛腳鴨”總統(tǒng)。大多數人已不再指望奧巴馬能在政治上鼓起勇氣并獲得大量支持,以使貿易促進權在國會通過。而貿易促進權的通過對TPP的成功簽署非常重要。奧巴馬日益被視為軟弱、聰明過度、優(yōu)柔寡斷、甚至無能。美國公眾在意識形態(tài)上存在分歧,而且往往不想摻合政治。美軍無視國內政治,幾十年揮霍無度,造成開支巨大,因此反對軍費預算削減。美國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奧巴馬內閣中唯一一位共和黨人)被迫辭職更是進一步使人們認為,美國變得軟弱,正走下坡路。
美國的糟糕狀況與習近平的形象形成了鮮明對比。習近平被視為中國強有力的領導者,他下定決心根除腐敗,并立志實現中國夢。最近幾周來,習近平針對周邊國家發(fā)表的講話和采取的行動也與過去有所不同。
美國快要輸掉這場公關之戰(zhàn)。感覺并非總是與現實相符,而且在很多情況下,感覺能塑造現實。盡管美國不能用公關來代替政策,但它必須處理好信息傳達、改寫新聞頭條。例如,它可以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向外界釋放一種信號:美國正致力于調整現有體制機制,以使中國及其它金磚國家發(fā)揮能與它們各自不斷提升的經濟影響力相稱的更大作用,而不是出于無奈創(chuàng)建替代性的機制。
容忍并協助中國塑造國際環(huán)境的努力對美國而言至關重要。美國不能被視為中國(或其它國家)提出處理地區(qū)問題倡議的反對者,也不能被視為狹隘和蠻橫,更不能被視為更在意提出想法而不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美國需要鼓勵所有國家參與解決21世紀的諸多挑戰(zhàn)。否則,美國將日益被視為既愛搞破壞又軟弱無能,而不是一直自我吹噓的世界領導者。